近期,鑒于美國等對我國芯片方面的惡意打壓,我國芯片發展迎來國產替代的攻堅階段,產業市場在政策、企業、資金等的多重利好下,呈現出一派火熱現象。但所謂“凡事講求一個度”,芯片備受關注和重要性提高確實令人欣喜,但如果行業過熱而導致虛火,則有點拔苗助長的意味了。
10月20日,針對國內芯片發展中可能或已經出現的這種情況,發改委及時進行了預警。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特別提及了行業雖出現的浮躁跡象,其中包括沒技術、沒經驗、沒人才的“三無”企業發展;地方盲目上項目、低水平重復建設;芯片爛尾項目亂象等等。
發改委表示,針對這些浮躁亂象,如果對行業造成重大損失或引發重大風險,將予以通報問責。在國內投資熱情高漲,“大干快上炒感念”之風露頭之際,發改委的此番表態無疑起到了適時敲打的作用。通過有意識的給部分地區的非理性芯片發展將熱降溫,將有助于芯片行業重新回歸理性。當然,光敲打還不夠,還需要切實的措施來扭轉發展。
發改委就提出,要求各地加強規劃布局、完善政策體系、建立防范機制、壓實各方責。這四點措施的出臺,既要求各地方政府和企業要對產業發展和行業生態有科學認知,早規劃、善引導,不能一時腦熱。同時也要為發展套上緊箍咒。
總而言之,防微杜漸!在問題還沒有發展起來,真正給產業帶來重創與危害的時候,發改委能及時敲響警鐘,適時進行整治,對于我國芯片產業的未來發展來說是一個福音。我國的芯片發展,唯有秉承樂觀、踴躍的態度,外加科學、理性的原則,才能實現自力更生、逆勢趕超、國產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