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漲價潮蔓延至封測廠,5月全面漲價30%
記憶體封測廠力成旗下封測廠超豐,今年啟動20多年來首度調漲封裝報價的措施,近期將全面調漲打線封裝價格,漲幅至少10%起跳,部分漲幅甚至上看20%-30%。
超豐26日證實漲價消息,公司表示,將于3月至5月陸續和客戶洽談調整報價,以反映原物料價格大幅上升的情況。
超豐第一季底時即醞釀調漲打線封裝價格,漲幅至少10%起跳,近期則已開始通知客戶漲價,部分訂單報價更上漲20%-30%,且后續還有客戶訂單將持續調漲,而除了封裝之外,部分測試訂單亦開始漲價。
超豐提到,由于原物料價格大幅提升,漲價幅度依個別客戶與制程應用別而有所不同,測試業務方面,也會依據客戶平臺需求,有不同的情況。目前需求能見度維持至第3季無虞,在供給增加且需求維持之下,目標逐季成長至少到第3季,今年主要擴充仍是以打線封裝產能為主,加上改善生產效率與排程。超豐昨天股價漲4.2元、收74.5元。
受到全球芯片產能吃緊影響,家電芯片也面臨缺貨潮,臺廠表示,目前洗衣機、冰箱確實供貨吃緊,若缺料狀況持續,且將迎來夏季銷售旺季,下半年家電廠恐面臨缺貨潮。
三星電子影像顯示事業部負責人韓宗熙直言,整個產業正面臨嚴重的供應短缺,若問題繼續下去,三星恐無法生產電視。據悉,韓宗熙先前曾來臺搶料,會見過聯發科和聯詠,并確保IC、面板等供貨無虞。
科技廠商聲寶表示,由于家電芯片與驅動IC毛利較低,產能確實受到排擠,且供貨吃緊狀況加劇,目前以洗衣機、冰箱狀況較為嚴峻,雖然5月底前供貨無虞,但若芯片持續短缺,6月供給可能受到影響。
還有空調廠商表示,目前原物料成本持續上漲、加上芯片持續缺料,近期已反映成本,包括液晶電視終端售價已調漲約500元;冷氣原物料近期也有5-10%漲幅,預計5月開始,空調商品會陸續反映成本,但漲幅空間不大。
三、半導體原材破6萬,供應鏈呈現「上肥下瘦」
電動車帶動銅價飆漲,最新3個月期銅報價突破9,750美元(約63234人民幣),創2011年來新高,即將逼近1萬美元,供應鏈呈現「上肥下瘦」。
線材廠反映不一,但連接器廠的成本反映相對上游難,下游廠商更難:
第一季以筆電為主的連接器如優群、信音等,都已坦言,上季毛利率都已有成本壓力,瀚荃等廠商雖已通知客戶全面漲價,但客戶接受的比例也以工業電子等利基應用為主;正崴的客戶都是國際一線大廠,合約價通常期限較長,但3月后也陸續通知客戶漲價,但一般預料,可能須有些程度與客戶共同分攤成本上漲的壓力。
在銅價看回不回下,連接器廠商坦言,現階段庫存策略也是只能邊走邊看,目前銅價也不適合過度提高庫存水位,第二季后是否啟動新一波漲價通知,還得回歸市場供需而定。
四、歐盟備巨額補貼邀請半導體設廠,臺積電低調不回應
歐盟主管工業和服務業的執行委員布勒東接受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訪問時表示,汽車工業深受晶片荒之苦,凸顯歐洲有必要強化半導體產業鏈。
歐盟執委會知情人士指出,美國晶片業龍頭英特爾、臺灣臺積電和韓國三星都是歐盟招商對象,布勒東30日將與英特爾和臺積電代表開會。歐盟打算拿出上百億歐元補貼,吸引外商設廠。
對于此事,臺積電態度低調,并不回應。臺經院研究員劉佩真認為,依市場規模與成本考量,臺積電未來若要赴歐盟投資,應不致在當地設立晶圓廠,設立車用半導體研發中心可能性相對較高。
五、奇亞幣掀熱潮,威剛4月SSD接單暴增5倍
隨著新興加密貨幣-奇亞幣熱潮來襲,記憶體模組及SSD廠商威剛的高容量固態硬碟接單爆增,4月訂單量即較3月躍升4~5倍。
威剛看好,在比特幣存量持續降低且「挖礦」成本墊高,奇亞幣主要利用儲存空間來「挖礦」的特性,不只推動傳統硬碟需求增溫,SSD及DRAM的需求及容量也將大幅成長。
而受惠奇亞幣的市場需求,威剛股價已連兩天拉上漲停價位,26日收盤價來到每股新臺幣113.5元,已創下2007年以來的歷史新高價位。
威剛指出,雖然奇亞幣5月才將正式上市,但通路上高容量硬碟及SSD現貨已被一掃而空,公司4月接獲的高容量SSD訂單也倍數增長。
六、驅動IC漲第二季或再漲10%
驅動IC大廠聯詠公布第1季每股純益(EPS)達9.66元,表現驚艷市場,外資圈除了摩根士丹利重申「優于大盤」評級及744元目標價。
高盛表示,聯詠第1季毛利率高達43%,大幅優于財測的39-41%,凸顯在晶片及代工產能短缺下,聯詠議價能力進一步提升,獲利表現有更大潛能。
高盛分析,晶圓代工產能進入第2季,緊俏程度更嚴重,特別是傳統手機DDIC、車用晶片及PMIC的產能受到最大沖擊。驅動IC在第2季獲得更多產能的情況不易出現,預估大、小尺寸DDIC報價還會再調漲一成,且兩類晶片到第3季再漲價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