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際IDM廠加價50%瘋搶產能
在疫情及美中貿易紛爭持續延宕下,車用晶片全球大缺貨,由于預期未來2~3年內半導體成熟制程仍難看到新產能大量開出,國際IDM廠已開始爭搶明年晶圓代工產能,價格調漲逾30~50%都可接受。
8吋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受惠于IDM廠加價搶產能,今年營收及獲利將創新高紀錄,明年營運表現會更好。
雖然晶圓代工廠優先供給車用晶片產能,但缺貨情況最快要到年底才會獲得紓解,包括英飛凌、德儀、ADI等國際IDM廠為避免明年再度面臨缺貨問題,已提前預訂世界先進明年產能,且價格調漲不是問題,對今、明兩年營運將帶來正面助益。
二、缺芯加劇,半導體4月交貨期拉長到17周
Susquehanna金融集團的研究顯示,半導體交貨期在4月拉長到17周,是晶片短缺未解的最新跡象,顯示買家更愿意取得未來供給、避免缺貨。
Susquehanna分析師Chris Rolland 18日報告稱:「前置時間延長,常會讓客戶出現『不良行為』,包括堆積庫存、建立安全庫存、重復下單。這些趨勢可能會導致半導體產業進入過度出貨的早期階段,(出貨量)高于客戶實際所需」。
晶片從下單到交貨的這段時間,是業界和顧客觀察供需平衡的指標,分析師也從這些數據觀察是否累積過多庫存,或訂單突然減少。
3月的交貨期為16周,當時Rolland描述已經到達危險區頂端,現在4月進一步拉長到17周,是連續第四個月遞延。
三、豐田因缺芯首度停工8天、減產2萬臺
豐田18日宣布,因晶片供應短缺,因此位于日本國內的2座工廠3條產線將在6月份進行停工、減產措施。
其中,豐田旗下子公司「豐田自動車東日本」的巖手工廠第1產線將在6月7-14日及6月21-22日期間停工8天、該條產線主要生產「C-HR」;巖手工廠第2產線將在6月9-15日期間停工5天、該產線主要生產小型車「Yaris」;「豐田自動車東日本」的宮城大衡工廠也將在6月9-11日期間停工3天,該工廠主要生產小型SUV「Yaris Cross」。
日本媒體報導,豐田上述停工措施、預估將減產2萬臺。此次將是豐田位于日本國內的工廠首度因晶片短缺而進行停工、減產。之前汽車業界雖相繼進行減產,不過豐田憑借著強大的采購能力、因此未受到顯著影響。而此次連豐田也躲避不了,也再次顯現晶片短缺的嚴重程度。
四、盛群明年產能Q3排滿
盛群4月受到封測吃緊、交期拉長影響,營收月減1成,據了解,該態勢持續,業內人士預估,5月營收估與上月持穩,整季營收獲利仍可優上季。
下半年來說,盛群已經決議在8月起調漲產品售價,漲幅依照客戶、產品而有所不一,但據了解,漲價幅度低于上次15%,反映代工與封測成本的調升。
盛群預期,由于MCU產業供不應求的態勢持續,加上客戶庫存水位低,因此客戶對于明年下單態度積極,最快在今年第3季就可能將明年多數產能排滿。
另外,封測方面,盛群表示,今年封測的產能量大多足以因應客戶需求,但受到封測廠產能相當吃緊,因此使得交期拉長,至于明年的封測產能量,仍需逐月洽談。
五、半導體軍備競賽!日砸2000億擴大其國內先進半導體和電池生產
日經亞洲評論報導,日本政府計劃鼓勵擴廠,撥2,000億日圓支持國內晶片制造業,并邀請美國的領先制造商前來建立業務,目的是以強化供應鏈。
此前美國、中國為國內晶片制造產業大舉挹注資金,其中美國計畫花費400億美元支持研發與制造,中國則打算提供將近1,200億美元的補助。
韓媒也報導,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13日宣布,ASML未來四年將在南韓投資2,400億韓圜(2.1億美元),于京畿道華城市打造EUV微影設備聚落。
2021年ICT產業焦點在于全球半導體版圖遷移,隨著疫情與美中對抗打亂ICT供應鏈秩序,半導體缺貨問題已驅使各國開始嘗試掌握半導體自主能力,美國、歐盟、韓國、日本、中國大陸,甚至東南亞也積極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