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需求降溫比預期快,5G智慧手機爆發零組件訂單修正潮,原本市況相對清淡的功率放大器(PA),以及供應相對不吃緊的低溫陶瓷共燒元件(LTCC)恐成第一波遭砍單的對象。
日經新聞23日報導,全球車用晶片短缺、福斯等車廠動起來搶晶片,除了增加晶片庫存外、也考慮祭出長約,來獲取穩定的供貨。其中,福斯第一步是變更原先采用的「Just In Time方式」、要求整體供應鏈持有較原先更多的庫存,借此因應天災等突發性情況。且福斯也將推動晶片的長約。據悉已和德國晶片大廠英飛凌、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等廠商開始進行協商。希望借此確保充足的車用晶片產能。關系人士指出,福斯已出示為期12個月、18個月的契約。
報導指出,德國車廠戴姆勒也考慮提供長約,在日本部分,豐田汽車考慮和半導體廠之間簽訂復數年契約。德國汽車零件大廠Continental最高財務負責人表示,和晶片廠之間,「部分已導入長約」。
MoneyDJ新聞報導,美國商務部5月20日針對車用晶片短缺問題,邀集多家汽車、科技公司和晶片供應商高層召開視訊會議,臺積電也參與會議,并在會后表示,為支援全球汽車產業,公司已經采取了前所未有的行動,包括重新調度其他產業客戶產能,且今年微控制器產量將較去年提升60%、較2019年疫情大流行前的水準提升30%。
今年以來,晶圓代工產能極度短缺,為因應客戶龐大的訂單需求,晶圓代工廠相繼擴大投資擴產,成熟制程產能將于2022 年起陸續開出,并于2023 年達到高峰期,屆時產能吃緊情況可望獲得緩解;但隨著產能全數上線,未來產業可能面臨的供過于求情況,仍是潛在隱憂。
為支援客戶需求,臺積電致罕見擴充成熟制程產能,將在南京廠擴產月產能2萬片的28奈米制程。
聯電則將與多家客戶共同攜手,擴充在南科Fab 12A P6廠區產能,擴建產能預計2023年第二季投產。
世界先進也買下友達位于竹科的L3B廠廠房及廠務設施,可容納8吋月產能4萬片,預計2022年完成交割。
力積電將在苗栗銅鑼興建12吋晶圓新廠,總產能每月10萬片,從2023年起分期投產,滿載年產值將超過600億元。
中芯國際則與深圳市政府攜手,擴充28 奈米(及以上) 制程產能,月產能4萬片12吋晶圓,預計2022年開始生產。
除晶圓代工廠,許多半導體廠也相繼擴大投資,如英特爾將重回晶圓代工產業,記憶體大廠海力士將擴大投入晶圓代工事業。
雖然各家大廠爭相擴產,除盼能紓解市場缺貨壓力外,勢必也是對半導體產業前景充滿信心,不過,未來可能面臨的景氣反轉仍是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