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消息,據菲衛生部報告顯示,前日該國新增確診病例7186例,是自6月13日防疫以來新高,存在德爾塔變異病毒在本地傳播,有引發疫情反撲的可能,菲律賓專家建議立即封城。
菲大(OCTA)研究小組表示,為了避免印度尼西亞、印度和泰國的情況重蹈覆轍,政府應提前預測、進行預防、堅決封城。
菲律賓是全球被動元器件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全球前三的MLCC大廠村田、三星電機、太陽誘電在菲律賓都有設廠。其中,三星電機于菲律賓有40%產能比重,而龍頭廠村田也有15%的產能比重。
除MLCC以外,菲律賓呂宋島上還有多家封測廠商,比如Amkor、安世半導體、英特爾、德州儀器等,都設有半導體工廠。
據悉,此前馬來西亞因疫情“封國”,影響英特爾、日月光等54家半導體廠,引發產業鏈動蕩。因此有業內人士預測,若是菲律賓疫情持續,參照馬來西亞等封城國家的發展來看,停工不可避免。業界預期,若菲律賓封城導致機場停飛,中階MLCC供貨恐首當其沖,或帶動中階MLCC價格急速上揚。
26日,董事長劉德音26日在股東常會上首度松口,德國確實是下一站設廠考慮點;至于在日本設廠已進入深入的討論階段,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則已在興建中,南京廠更是已展開建置28奈米的成熟制程產能,預計明年下半年便可開始量產。
業內人士稱,如此做法可能會傷害甚至破壞供應鏈。
迫于地緣政治的形勢壓力,臺積電不得不往外「拓展」。但如此一來,臺積電和整個半導體供應鏈的共生關系勢必會生變。換句話說,廣設晶圓廠的「代價」,恐怕就要由臺積電的客戶承擔。
外媒引述一份報告報導,美國建造一座晶圓廠的總成本,比在亞洲高出25%到50%。英特爾全球法規事務副總裁史雷特則說,在歐洲制造芯片會比在亞洲有30%-40%的「成本劣勢」。有專家表示,這個缺口最后還是會轉嫁到臺積電客戶甚至終端產品上。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也曾警告,試圖讓「時光倒流」是相當不切實際的作法,「花費了數千億與許多年時間后,結果仍將是無法充分自給自足且成本高昂的供應鏈。」
日經報導,全球最大聚氯乙烯(PVC)暨半導體矽晶圓制造商信越化學于27日法說會表示,由于美國PVC需求極為強勁,供應短缺,該公司決定祭出今年以來第7度漲價措施。
在此之前,信越化學今年已經六度調漲PVC價格,上一次調漲是在6月2日宣布的,漲價決定自7月1日其實施。
報道指出,信越化學最新一輪漲價將在8月或9月實行,調漲幅度為每磅PVC價格調升4美分。
除了PVC之外,硅晶圓也是信越化學的業績主力。當前全球缺“芯”背景下,硅晶圓供需也持續緊繃,因此信越化學正以2023年后蓋新廠為依據和客戶就價格方面問題進行談判,有望成為中期業績驅動力。
蘋果周二公布上季財報,因為新款iPhone和其他設備受到消費者歡迎,截至6月26日止的上季凈利增加93%到217億美元。但全球芯片短缺問題已經對Mac和iPad銷售能力造成影響,并將開始影響iPhone生產,該消費電子巨擘預期營收增長將放緩。
蘋果表示,雖然芯片短缺的影響沒有第三財季所擔心的那么嚴重,但在第四財季情況變得更糟,并將波及到iPhone生產。
財務長Luca Maestri表示,服務事業營收增長將放緩,「我們預期服務營收仍將顯著增長,但不會達到我們在6月季度看到的水平」。
產業研究公司CFRA分析師安Angelo Zino表示,蘋果可能為下一代手機儲備芯片,這將不利于現有的機型。他還表示,基于現在供應緊缺的情況,蘋果今年可能更難以滿足需求。
存儲器封測廠力成27日召開法說,因應客戶需求成長,將今年資本支出由150億元上調至170億元,由于材料價格上漲,將與客戶溝通漲價。
力成執行長謝永達表示,整體來看,第三季營收成長動能非常強勁,看好下半年營運。力成還表示,今年因疫情關系,供需不平衡,材料價格上漲許多,會與客戶溝通漲價,但代工費用不會有太大變化。
此外,有業內人士稱,由于晶圓代工、封測等半導體制造供應鏈在第三季將再度調漲報價,驅動IC廠或也再度調漲報價,驅動IC廠敦泰全產品線或調漲10%左右,且后續驅動IC仍有機會出現漲價列車。
天眼查信息顯示,近日,聚力成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新增海南云鋒基金中心(有限合伙)、中金浦成投資有限公司等為股東。
2017年10月,阿里巴巴宣布成立達摩院,走上造芯之路,而在在造芯之路上,阿里巴巴從一開始的投資、收購到自研,一步步算是走得比較扎實,如今其芯片產品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端云一體全棧產品系列初步成型,后續發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