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據BusinessKorea報道,三星電子在韓國水原市的研究中心的10多名員工確診新冠。這是自新冠疫情以來,三星電子在韓國首次出現10名以上員工感染的情況。
三星電子表示,8月2日在其研究中心R5大樓工作的一名職員被確診后,三星立即關閉大樓,并對100多名密接員工進行核酸檢測,同一層樓的12名員工被檢測出呈陽性。三星電子計劃封鎖事發樓層,時長兩周。
三星電子表示,發生疫情的建筑物是研究設施,是否會對生產造成影響還有待觀察。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今天通報,韓國3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725例,這已經是韓國連續29天單日新增確診病例超1000例。
5G、自駕車及醫療用等終端需求持續大增,使MOSFET整體需求至少出現倍數成長。
在當前全球IDM大廠產能全面吃緊效應下,供應鏈傳出,IDM廠交期已經延長到2022年,且長約客戶下半年再漲雙位數水準,急單客戶報價更達到30~50%,顯示MOSFET下半年續迎缺貨漲價潮。
由于5G、自駕車及醫療等市場規模不斷擴增,加上遠距辦公、教育讓PC及筆電等市場需求維持高檔,使MOSFET全面面臨供不應求狀況。
與此同時,瑞薩、英飛凌、東芝等IDM大廠皆在馬來西亞封城政策當中,降低至正常水準的六成人力,產能亦同步受沖擊,預期七月供貨動能僅剩下原先的三分之二。
德國半導體制造商英飛凌3日警告晶片供應「極度吃緊」,原因除了來自全球的電子裝置需求旺盛之外,近日馬來西亞疫情惡化也阻礙英飛凌在當地的生產進度。
英飛凌執行長普洛斯表示,半導體需求不斷,庫存處于歷史低點,生產的晶片直接從廠房出貨給終端客戶。他還表示,在供應吃緊的情況下,任何類似馬來西亞這樣因疫情而追加的限制只會更加打擊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英飛凌馬來西亞和美國得州工廠產能受限,也影響了公司收入增長。財報顯示,英飛凌當季收入同比增長25%至27.2億歐元(32億美元),低于分析師的平均預估值27.8億歐元。
無獨有偶,意法半導體也在近日預警全球晶片缺貨問題,將延續到2023年上半年。且該公司預計,將在2021年下半年進行今年第3次漲價。
融資中國報導,面對美國制裁,華為積極展開自救成立哈勃科技,短短三年時間已投資超過40家芯片公司,如此頻繁的步伐,更是為了打破美國壟斷,掌握科技話語權的一步棋。
天眼查App顯示,華為關聯投資機構深圳哈勃,又新入股一家半導體公司——東莞市天域半導體。
此外,有媒體報導,北京歐錸德也發生工商變更,據股東信息顯示,華為哈勃持為其第二大股東,歐錸德是LED顯示驅動芯片研發商。
有媒體指出,目前中國OLED面板廠商所需的驅動IC產品嚴重依賴進口,但隨著華為及其他國內廠持續努力,局面有望改變。
截至目前,華為的投資版圖涵蓋半導體材料、射頻芯片、EDA、測試、CIS圖像傳感器等多個細分領域。
西歐與河南近來相繼發生水患,造成全球供應鏈緊繃加劇,恐沖擊今年年終的采購旺季。業者表示,由于庫存不多,今年采購季的促銷活動將變少,折扣幅度也變小,甚至會漲價。
供應鏈風險管理業者Everstream指出,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西歐多國也受到強降雨影響,出現洪澇災害。德國氣候學家將這場洪水形容為“500年乃至1000年都不曾出現”的罕見嚴重災難。
供應鏈業者透露,由于爆發水患的地區都是重要的交通樞紐與大企業的生產重鎮,因此西歐與河南省都面臨災后的難題,包括工業園區倉儲泡水、生產線停擺與運輸貨物的鐵路中斷。
供應鏈軟件公司E2open執行副總裁喬西指出,受洪澇災害影響,今年在線采購季高峰時即便有促銷活動,也將比往年少,折扣幅度也會比較小,有些產品價格甚至會上漲。
產業人士與專家表示,除了汽車產業,科技與電子產業預料也是受水患沖擊較大的產業。
據知情人士透露,英國政府正在考慮阻止輝達收購安謀,原因是對其國家安全有潛在風險。
輝達去年9月宣布以400億美元(約2600億人民幣)收購安謀,目的是為了結合安謀在CPU方面、以及輝達在GPU方面的強項,期盼能創造出一款AI人工智能的處理用芯片。
按照市值計算,輝達現在是美國最大芯片業者。安謀則被視作英國技術行業“王冠上的明珠”,全世界90%的智能手機使用安謀設計的處理器。
知情人士指出,英國目前傾向于拒絕這項收購案;另一位人士直言,由于涉及國安問題,英國可能對該并購進行更深入的審查。不過目前尚未作出最終決定,英國仍有可能在某些情況下批準這筆交易。
輝達競爭對手表示,如果輝達并購安謀不成,他們將準備投資安謀,讓它繼續獨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