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已與上海臨港管委會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將成立合資公司規劃建設產能為10萬片/月的12英寸晶圓代工生產線項目,聚焦于提供28納米及以上技術節點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該項目計劃投資約88.7億美元(約570億人民幣)。
據媒體報道,中芯國際最大單體工廠為月產15萬片等效8寸晶圓廠的天津工廠,這次臨海工廠為產能10萬片/月的12英寸晶圓代工廠,產能達到20萬片/月等效12寸片能。
信達證券預計,該晶圓廠的設備訂單將在70億美元左右,將從明年開始逐步落地,國產比例也會大幅提升。產線投產后,對材料耗材也有極強的拉動效應。
目前,中芯國際在大陸地區共擁有5座工廠,分別是北京300mm fab廠,天津200mm fab廠,深圳200mm fab廠,上海200mm fab廠和上海300mm fab廠,其中北京300mm fab廠、上海200mm fab廠和上海300mm fab廠三個廠的產能均為3.5萬片/月,也就是說新工廠的產能抵過去三個。
Thomson Reuters報導,通用汽車公司(GM)昨日宣布,受芯片供給持續短缺影響,將自下周一起關閉北美幾乎所有組裝廠,包括位于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八家工廠,最多將關閉兩周。
通用汽車在周四的表態只是整個汽車制造業的縮影。
就在周三福特汽車也宣布生產明星產品F-150皮卡的工廠因為芯片供應問題停產或削減工作班次。吉普和公羊卡車的制造商斯泰蘭蒂斯在伊利諾伊州的工廠本周已經處于停產狀態。早在上個月,豐田汽車已經將九月的生產計劃砍掉40%。還有消息稱,特斯拉上海工廠的一條生產線8月也曾因“缺芯”停工約四天。
今年以來,汽車制造業已經受到了全球芯片短缺的巨大影響。汽車的多個組件中都需要芯片,但同樣的芯片還用于筆記本電腦等產品,由于疫情人們持續在家工作、上學,這類產品的需求飆升,制造商也在和汽車業“搶芯片”。
面對芯片荒,汽車制造商要么全面停工,要么只能先制造不需要芯片的部分,等待芯片到貨再組裝成整車。這也導致近幾個月來新車一直庫存緊張、價格飆升。
近期半導體元件嚴重供不應求,臺積電、三星、聯電等晶圓代工指標廠吹起漲價風,不少業內人士預期將使得智能手機等終端產品面臨大漲價的壓力,對此,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昨(2)日表示,半導體漲價帶來的產品成本增幅當然有一定影響,「但沒那么嚴重」。
蘋果新iPhone系列機種本月可望問世,身為新機組裝伙伴的和碩第3季進入「農忙」時刻。針對和碩是否進入營運「農忙」旺季時刻,童子賢說,大趨勢沒有改變,每年到秋天就會有創新產品發表,農忙季節就會來了,但每年都會有點起起伏伏。
據悉,和碩今年延續去年蘋果推出熒幕尺寸最小的mini機款策略,今年新iPhone系列一樣主攻代工mini機種,為此,和碩旗下上海昌碩7月已大舉征才,并于8月進入量產。
多家媒體報導,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通知客戶調漲代工價格,而大客戶蘋果獲VIP級待遇,漲幅僅達3%。
上月24日市場傳出臺積電將調漲晶圓代工報價,10月開始要全面漲價,而明年成熟制程調漲15%至20%、先進制程調漲10%。有多家IC業者證實,已收到臺積電漲價通知,漲幅介于7%-20%之間。
周四(2日)多家中媒指出,臺積電調漲明年晶圓代工價格,但不同客戶的待遇是不一樣的,據臺灣供應鏈透露,臺積電對蘋果的漲幅最低,僅為3%,遠低于其他廠商。臺積電獨厚蘋果有跡可循,蘋果是臺積電的第一大客戶,貢獻超過20%以上的營收,給予VIP客戶優惠也是符合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