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種病毒使新冠疫情再度升溫,多家臺廠陸續出現確診員工,傳出停工的消息。加之昆山和上海封城延長、日本上月強震等,半導體交期再創新高,供應鏈引人擔憂。
停工!臺達電,奇鋐、強茂等多家臺廠員工確診
昆山封城延長,PCB供應鏈恐告急
供應鏈業者指出,昆山是很多實時供貨(JIT)料件的重鎮,以目前整體疫情管制范圍越擴越大的趨勢來看,完全不影響廠商生產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正緊盯疫情變化已做出后續回應。
上海封城延長,沖擊兩岸貨運往來
另一方面,上海4日完成全市2,500萬居民的核酸檢測,但當日新增本土確診268例、無癥狀感染者13,086例,首度破萬并再創新高,也讓上海當晚決定,原訂5日凌晨3點解除的封控措施繼續延長。且目前沒有跡象顯示何時解封。
延長封控將繼續影響包括機場在內的各行各業人力調度,沖擊兩岸貨運往來。上海28日率先對浦東采取封控措施時,已有臺商反映嚴重影響兩岸貨物空運,沖擊大蘇州及昆山地區的電子業原物料運輸。當時臺商除喊話兩岸加開貨運航點外,也希望客機幫忙運送所需物資。
但自3月30日開始,中國東方航空已兩度宣布取消浦東機場與桃園機場之間的航班,至4月6日前都停飛。華航2日已取消桃園來往浦東載客航班,5日再取消當日至7日浦東往返臺灣的所有載客航班。之后是否能夠恢復,華航表示,必須視上海市政府的防疫政策而定。
長榮航空則取消12日前浦東往來松山、高雄航班,保留7日、9日、12日飛往桃園的航班,也是目前唯一來往兩岸的航班。昆山臺商5日受訪表示,當地電子業原物料運送原本多依靠上海機場,如今機場人力因嚴格防疫措施短缺,希望能在江蘇無錫機場加開航點,解臺商的燃眉之急。
多方因素沖擊,交期再創新高
大陸多處封城、封省防堵新冠肺炎疫情,加上日本上月強震進一步阻礙供應,外電報導,3月全球半導體到貨等待時間又再拉長二天、達26.6周,創下新紀錄,尤以電源管理、微控制器(MCU)、模擬IC、內存到貨狀況延長最顯著。
業界認為,整體半導體組件缺貨或長短料的情況,將延續到2023年,但各應用領域供需情況不一,有些已較為紓解,有些依然吃緊。隨著電源管理、MCU、內存、模擬IC等交貨狀況仍長,有助致新、茂達、盛群、新唐、南亞科等臺廠后市。
彭博引述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最新研究顯示,半導體從下單到交貨的前置時間(lead time)上月增加二天,包括電源管理、微控制器、模擬IC與內存等,3月到貨時間都延長,主因俄烏戰爭、大陸防疫封鎖、日本地震,預料相關事件「會在第1季產生短期影響,但也可能全年都將對嚴重受限的供應鏈產生持續影響。」
部分IC設計業者表示,近期大陸大上海地區實施封城措施,封測好的IC成品要等物流車能開動、上海機場開封,才能運出來。生產的工廠沒有停工,但運送交貨的時間拖長。
此外,英國芯片設計公司Sondrel也就芯片封裝中的問題發出警告,他們透露,封裝的交貨時間已經從之前的大約8周增加到50周或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