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經濟日報報道,近期晶圓代工成熟制程指標業者已陸續通知IC設計客戶,短期內不再調升成熟制程代工價格,行業自2020年底以來的六季度漲勢(最長連漲時間紀錄)宣告終結。
晶圓代工成熟制程凍漲
此前得益于下游面板驅動芯片(DDI)、電源管理芯片、MCU、車用芯片等需求飆升,成熟制程晶圓代工報價隨之水漲船高。客戶除了簽長約之外,業內甚至傳出,IC設計廠更以“競標”方式加價,以求得晶圓代工廠產能。
而如今成熟制程漲勢終止,也與前述下游領域脫不開干系。業內指出,大尺寸面板驅動芯片、TDDI、安卓手機電源管理芯片需求減弱,導致庫存水位上升、去庫存需求迫切。
據媒體報道,美國顧問服務公司Truist 分析師William Stein于8 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數家PC、消費性及通訊領域的OEM制造商,對于部分半導體供應商的需求都突然轉弱。
此前據日經新聞的報導也顯示,受俄烏沖突與全球通貨膨脹壓力影響,蘋果將iPhone 13、iPhone SE 3的訂單各砍去了至少200萬部,AirPods全年訂單量砍去了1000萬部。
隨后,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消息稱,中國各大安卓手機品牌2022年出貨計劃迄今已削減約1.7億部訂單(占2022年原出貨計劃的20%),其中70%以上的訂單使用是聯發科芯片。顯然,消費電子OEM/ODM廠商的紛紛砍單也直接影響到了上游的芯片廠商。
業界分析,晶圓代工成熟制程報價傳將凍漲,應與大尺寸面板驅動IC(DDI)、驅動暨觸控整合芯片(TDDI)、非蘋手機用電源管理IC市場需求轉弱,導致庫存上揚待去化有關。
不過,晶圓代工廠不再漲價,不代表就是產能松動,尤其和車用相關的28/40/55/65/90奈米甚至0.13微米、0.18微米等仍非常吃緊。
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回應
目前臺灣主要晶圓代工廠當中,聯電(2303)、世界先進、力積電都以成熟制程為主力,業績與報價走勢連動大。臺積電營收獲利與產品平均單價(ASP)成長主要動能來自于先進制程領先,成熟制程則多為先進制程配套服務或是轉向特殊應用,因此受成熟制程代工價格波動影響不大。
針對晶圓代工成熟制程報價凍漲傳聞,聯電回應,維持先前在法說會上釋出,該公司2022年產品平均單價年增幅達14%至16%的看法不變。
臺積電一向不評論價格議題,臺積電投資的世界先進也對價格議題不評論。
數據顯示,臺積去年第4季營收來自28奈米營收約11%,其他成熟制程約26%,更大營收獲利來源為5/7奈米帶動產品均價,16奈米則為配合網通WiFi 6相關升級需求。
業界研判,一旦晶圓代工成熟制程凍漲,主要反映在世界先進大尺寸驅動IC相關應用訂單。
力積電強調,此前客戶均未簽訂長約,但為確保產能則選擇改簽訂長約,因此如今價格以長約價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