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據中國證券報報道,華為鴻蒙操作系統負責人王成錄離職。
目前,王成錄的微博賬號官方認證已取消。
此外,王成錄還發布了一條朋友圈,附上自己工卡的照片并配文“為了忘卻的紀念”。
對于此消息,也有眾多博主表示王成錄博士已經找好了下家,未來將加入深開鴻公司,該信息已獲得了華為高層的認可。
相關資料顯示,深開鴻是一家中軟國際控制的公司,當初成立就是為了承接華為鴻蒙的相關業務。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深開鴻這家公司也是華為系公司,其中也有華為旗下的投資基金的持股股權。
也就是說,雖然王成錄博士目前已經從華為離職,但他未來仍舊將在華為系公司任職,并且所做工作也仍舊和鴻蒙系統相關。
深開鴻是一家中軟國際控制的公司,當初成立就是為了承接華為鴻蒙的相關業務。中軟國際為港股上市企業,受限于《涉密信息系統集成資質管理辦法》,不能直接開展鴻蒙業務。因此,中軟國際和深圳國資、華為合資成立深開鴻,以內資公司的形式,承接了華為鴻蒙業務。
深開鴻既根正苗紅,同時還有開源鴻蒙項目。相比在華為內部,研發和推廣鴻蒙都能更靈活。對于王成錄個人,這或許有更大的發揮余地。
據業內消息人士爆料稱,聯發科聘請了一位前海思高管(執行董事),負責芯片研發,主要為增強其開發高性能處理器(HPC)、服務器和基站芯片以及定制ASIC的能力,但是并未提及具體是哪一位前海思高管。
受美國2020年5月進一步升級對華為制裁的影響,自2020年9月15日之后,華為海思的自研芯片已經無法繼續制造,這也給海思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Gartner研究副總裁安德魯·諾伍德(Andrew Norwood)在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2021年)海思的收入下降了81%,從2020年的82億美元降至2021年的15億美元,收入大減了67億美元。這是美國制裁該公司及其母公司華為的直接結果。”目前華為海思已跌出全球25大半導體供應商的排名。
雖然此前華為董事陳黎芳及時任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均表示,華為海思部門不會進行任何重組或裁員的決定。但是,對于一個用7000多人的芯片設計公司,如果所設計的芯片無法制造,那么就意味著將難以通過銷售芯片來獲得營收,同時要養7000多人的研發團隊,則需要投入巨大的資金。
這也意味著,如果美國禁令無法解除,同時國內的先進制程“去美化”半導體產線無法盡快建立,那么海思每年將會面臨巨大的虧損。同時,對于海思內部的高管及研發人員來說,芯片無法流片,無法生產,同時EDA工具及IP的獲取也受到限制,那么就意味著自身的能力的發揮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在此背景之下,部分高管及研發人員選擇跳槽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對于芯片設計人才來說,目前在芯片市場風頭正盛的聯發科也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去向。
不過,該爆料并未提及具體是哪一位前海思高管。另外該爆料的真實性也尚未得到進一步證實。對于此事此,華為及海思方面相關人士均表示,“沒有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