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媒體報道,臺積電計劃新建一座1nm工藝的工廠,選址在中國臺灣桃園龍潭科技園區,業內預測將為
當地帶來上萬個年薪百萬元新臺幣的就業崗位。
據悉,關于臺積電1nm工藝的細節暫時不詳。但有媒體早前報道指出,臺積電已經開始為1nm工藝進行先期規
劃。
1nm一度被視為摩爾定律下硅片的物理極限,不可能達成。但摩爾定律只是一種規律或者總結,并非自然定
律,此前已經被打破多次。
1nm工藝不僅僅是這個數字看上重要,它還有更深的含義——1nm級別的工藝有可能是硅基半導體的終結,
再往下走就需要換材料了,比如納米片、碳納米管等等,2017年IBM領銜的科研團隊就成功使用碳納米管制
造出了1nm晶體管。
其他廠商方面,Intel計劃在2025年量產20A,之后就是18A,可以大致分別視為2nm、1.8nm,三星則計劃2027
年量產1.4nm。
隨著工藝的更迭與突破,價格也在水漲船高。
以一片12寸晶圓為例,2014年的28nm工藝報價是3000美元,而到了2018年7nm工藝則報價10000美元,2022
年的3nm工藝報價更是飆升至20000美元(約人民幣14萬)。
業內按照趨勢推演,1nm工藝晶圓的價格可能會沖到40000美元(約人民幣28萬)左右。
盡管代工價格不斷創新高,臺積電的先進制程代工仍然十分搶手。目前,高通、聯發科與英偉達等廠商已預訂
臺積電2023年、2024年的產能。
臺積電也因此賺的盆滿缽滿,據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最新報告,2022年第三季度臺積電代工收益
超過200億美元,超過了其他所有廠商的總和。
行業普遍認為,由于先進制程報價居高不下,芯片廠商成本高企,勢必將成本壓力轉嫁給下游客戶或終端消
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