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每個行業都不容易。作為我國房地產、金融、互聯網三大高薪行業,輪番上演降薪潮、裁員潮。而
被行業公認的風口,新能源汽車也無能幸免。據汽車供應鏈消息,新能源車企威馬上海總部已啟動大規模裁
員、多家門店已關閉,同時恒馳汽車通知員工即日起辦理“停工留職”。
日前,網上流傳出一份來自威馬汽車CEO發布的內部信。信中內容透露,威馬汽車的生產經營受到了影響,從
2022年10月份以來,威馬汽車實施了一系列降本措施以應對資金壓力。而這些措施涵蓋了降薪方面,包括M4
及以上級別管理者發放50%的基本工資;其他員工發放70%的基本工資;發薪日從8日延遲到25日;本年度取
消13薪、年終獎、留任獎金,暫停發放購車補貼等,從10月計薪月起開始實施。
事實上,威馬汽車早有降薪風聲,10月份,就有消息傳出,威馬汽車副總以上高管主動降薪50%。而隨著上述
內部信的傳出,也就意味著威馬汽車的降薪已經涵蓋了該公司的全部人員,說明威馬汽車的財務壓力已經頗為
重大。威馬汽車股書披露,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合計僅為36.78億元,公司急需融資補
血。而威馬汽車港股IPO還處于審核階段且即將到期,并沒有更多的資金來源。與此同時,威馬汽車還背負著
巨額借債,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威馬汽車的借款總額分別為24.2億元、64.1億元和99.5億元。
一樁樁一件件都在無形中帶給威馬汽車財務壓力,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燒錢或許不能燒出一個足夠成功的汽
車品牌,但沒錢可燒卻足以毀掉一個創業車企。
唯一的好消息,或許是威馬汽車目前尚未傳出有關“欠薪”的消息。要知道,降薪雖然恐怖,但對于造車新勢力
來說“欠薪更加恐怖”,翻翻老黃歷,幾乎所有倒閉、破產的造車新勢力在“臨終”之前都曾面臨過欠薪、拖欠社保
等涉及員工切身利益的問題,當時風光無兩的前途汽車如此,撲朔迷離的賽麟汽車也如此。
11月29日,恒大旗下恒馳新能源汽車向員工發布了停工留職通知書,自12月1日起,恒馳新能源汽車員工迎來
了橫跨整個春節的“超長假期”,長達90天之久。
恒馳新能源汽車通知稱,公司出現嚴重經營困難,部分項目已停工待產,因為被通知人所在的崗位一定時期內
暫無工作,故辦理停工留職。停工留職時間為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為期三個月,后續將根據工
作情況調整并告知。期間,若與其它單位建立勞動關系,須至少提前3個工作日提交書面辭職申請,否則視同
為與公司自動解除勞動關系。
除了大面積停工外,恒馳也出現了全國范圍的大規模欠薪。
據知情人士表示,大部分地區的恒馳展廳停發了10月與11月份薪資,南方部分地區更是從9月開始就沒再發過
工資,員工墊付資金報銷也一并停止。
據悉,恒馳5于2021年12月30日實現首車下線,7月6日開啟全球預售,不到15天訂單超3.7萬輛,9月16日正式
量產,10月正式開啟交付,首批交付100臺。另外恒馳5的交付將分兩批進行——前一萬輛恒馳5的交車期為今
年10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按照“大定”的支付順序交付;一萬輛后的恒馳5將從2023年4月1日起按照支付定
金的順序安排交付。
事實上,從2018年6月份恒大集團投資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FF公司算起,今年已是恒大集團入局新能源汽車行
業的第四個年頭。從投資新能源整車企業,到自己建廠生產銷售新能源汽車產品,恒大“造車”至今已投入不
菲。
數據顯示,2022年恒大集團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累計總投入為474億元。2018年至2020年,恒大汽車實現
總營收分別為31.33億元、56.36億元、154.87億元,復合年增長率70.35%。然而,歸母凈利潤虧損卻不斷加
大,分別為14.28億元、44.26億元、73.94億元,三年累計虧損達132.48億元。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這塊蛋糕,不只是造車新勢力,傳統汽車品牌也已經紛紛入局,并深受消費者喜愛。
俗話說:“物競天擇,強者生存”,現階段我國汽車行業正處在大浪淘沙的整合期,傳統車企在規模效應下會更
有競爭優勢,而像威馬、恒馳等新能源汽車若走不出財務困局,找不到穩定的供應鏈,解決不了品控問題,只
能等著被迫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