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消息,據日經亞洲報導,全球第三大電腦制造商戴爾(DELL)去年年底告知其供應商,將大幅降低使用
在中國制造的芯片,包括由非中國企業所有但在中國境內的工廠生產的芯片。戴爾的目標是在2024年確保其產
品中使用的所有芯片都由在中國外的工廠生產。
除此之外,據供應鏈透露,戴爾已通知供應鏈與代工廠,計劃在2025年底前將50%的產能移出中國大陸外。另
外,戴爾也希望電子模組、印刷電路板(PCB)等元件供應商以及產品組裝商,能在越南等中國以外國家建立產
能。
為了應對戴爾的目標,整個筆記本電腦供應鏈已經動了起來。“這一目標非常激進,不僅涉及目前由中國芯片制
造商生產的芯片,還涉及非中國供應商在中國工廠生產的芯片。”知情人士對《日經亞洲》表示,如果供應商沒
有措施來應對戴爾的要求,最終可能會失去訂單。另外,美國電腦品牌惠普也開始對其供應商進行調查,以評
估將生產和裝配線遷出中國的可行性。
報導稱,經過長年耕耘,今天戴爾與惠普的生產線大部分位在中國,譬如江蘇昆山與四川、重慶,已經在當地
建構起成熟的生產體系。分析人士認為,由于筆電的零組件龐雜,過去雖曾聽過戴爾打算推動供應鏈多元化,
但這次采取如此強烈的行動,背后顯然有對于美國政府政策與中美關系的憂慮,「去中化」并非只是紙上談
兵,且趨勢看來似乎難以逆轉。
至于戴爾與惠普會將生產線轉移到何處?機構人士認為,按照蘋果的前例,印度及東南亞的越南都是潛在地
點。比起過去業界將生產擺在中國,未來全球可能會有多處電子產品制造基地,包括北美、印度、東南亞、拉
丁美洲等國家都有機會。
據了解,戴爾筆記本電腦的兩大主力代工廠——仁寶和緯創也在不斷擴大越南產能。仁寶現有越南廠兩期產能
都幾乎全滿的情況下,在2022年底宣布斥資6,000萬美元,在越南太平省連河泰工業區成立越南新廠,土地面積
為40多公頃。雖然仁寶表示新廠規劃生產許多種產品,不過業內人士稱,仁寶越南新廠很大一部分是為了戴爾
需求所預備。而緯創也在擴大在中國臺灣、越南兩地的筆記本生產線,預計到2025年產能合計占比將達到
40%,屆時將有望滿足戴爾的需求。
通信行業資深專家項立剛表示:“中國制造的芯片總體來說成本更低,現在個人電腦這樣的產品利潤空間并不
大,競爭非常激烈。如果一家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影響是非常負面的。”項立剛強調,戴爾現在的生產很大程度
上依靠中國供應鏈,如果要去找替代方,短時間內很難解決。“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本身就會傷筋動骨,如果搞
成供應不足,那對它的發展就非常不利,造成競爭力下降。最后就只能回到美國銷售,把其他競爭對手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