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首季營收不如預期的臺積電,開始調整營運規劃。近日,傳出臺積電在中國臺灣的擴產將全面放緩,包括高雄、南科、中科與竹科的多個擴產計劃將延后。
高雄廠取消28nm設備采購訂單
據工商時報報道,半導體供應鏈透露,臺積電高雄廠計劃采購的用于28nm制程生產的設備清單被全部取消,以此降低運營成本。另外,臺積電高雄廠原定于今年1月開標的相高雄廠機電工程標案延后了一年,相關無塵室及裝機作業也將隨著延后,這也意味著臺積電高雄廠2024年量產的計劃也將延后一年左右。
據悉,臺積電原本規劃于高雄建2座晶圓廠,包括7nm及28nm廠,其中,7nm廠因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市場需求疲軟影響而有調整,28nm廠是否也會調整則有待觀察。去年12月,臺積電在日本增建第二座新廠,也選定切入7nm,恰巧臺積電才宣布高雄廠7nm延后,引發臺積電是否將7nm棄高雄轉戰日本的猜想。
雖然該策略將影響全球設備、材料供應鏈,但有業內認為,對臺積電來說,反而是最好安排,在需求低迷與通脹壓力下,短期可降低建置與設備折舊等高昂成本費用,同時產能閑置危機也大減。
除了高雄廠擴產放緩外,供應鏈還傳出消息稱,臺積電南科與竹南的先進封裝前后段與測試產能規模開始縮減,已有廠房、設備、材料等業者也接獲通知,說工程進度和拉貨延后至少半年以上。
對于一系列放緩擴產的消息,臺積電回應稱,相關制程技術與時間表依客戶需求及市場動向而定,目前正處法說會前緘默期,不便多做評論,將于4月20日法說會對于整體市況明確說明。
臺積電營收不如預期
據臺積電近日公布的財報顯示,該公司3月營收為1454.08億元新臺幣,年減15.4%,月減10.9%。今年1-3月合并營收為5086.3億元新臺幣,年增3.6%。
彭博社報道指出,這是臺積電銷售額連續第二個季度低于預期,顯示全球電子產品需求持續疲軟。由于臺積電第一季度的營收低于分析師平均預期的5255億元新臺幣,這一缺口表明,由于不斷上升的利率、飆升的通貨膨脹和持續的銀行危機繼續打擊消費者信心,芯片行業的低迷尚未見底。此前臺積電已將今年的資本支出計劃削減至320億至360億美元,低于去年的363億美元。
臺積電總裁魏哲家則說明了2023年全年的運營展望,他指出,持續看到終端需求疲弱情況,數據中心需求也轉弱,預估上半年美元營收將較去年同期下滑4-9%,不過,已看到需求趨穩的初期跡象,將持續觀察其他信號。魏哲家認為,客戶需求將在上半年落底,下半年可望逐步復蘇,下半年美元營收將較去年同期成長,全年則會微幅增長,優于整體產業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