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進入了熊市周期,終端市場需求持續疲軟以及淡季效應加乘影響,2023 年第一季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業廠營收出現較大幅度的減少。
據 TrendForce集邦咨詢研究公布的全球TOP10晶圓代工行業Q1季度營收榜單顯示,2023 年第一季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營收季度跌幅達18.6%,下降額約為273 億美元。臺積電依然在排名中高居第一寶座,格芯(GlobalFoundries)超越聯電(UMC)拿下第三,高塔半導體(Tower)超越力積電(PSMC)及世界先進(VIS)位列第七名。
圖片來源:TrendForce集邦咨詢
臺積電(TSMC)第一季營收167.4億美元,環比減少16.2%,由于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等主流應用的需求疲軟導致7/6納米和5/4納米工藝的利用率和收入分別下降了20%和17%以上。盡管第二季度可能會因緊急訂單得到暫時的緩解,但依然無法解決產能利用率持續低迷帶來的影響,可能還是會繼續下降。
三星(Samsung)第一季營收為34.5億美元,環比減少36.1%,也是排名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主要原因也是 8 英寸和 12 英寸晶圓產能利用率的下降,預計第二季度有部分元器件訂單零星,不過也是短期庫存補貨驅動的,新推出的 3 納米產品在第二季度或許能挽狂瀾。
格芯(GlobalFoundries)第一季營收18.4億美元,環比減少12.4%,雖然營收同樣有所下降,但由于美國本土車用、國防、工控與政府等相關訂單支持,讓格芯在第一季度的收入方面超越聯電到達了第三的位置。第二季度有望受益于工業物聯網、航空航天和國防以及汽車領域的穩定訂單,營收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聯電(UMC)第一季營收17.8億美元,環比減少17.6%,其中28/22 納米和 40 納米工藝營收都下降了20%以上。由于PMIC和MCU客戶訂單減少,8英寸晶圓產能利用率將跌至60%以下;不過在Tcon和TV SoC等28/22納米產品的緊急訂單的加持下,12英寸產能利用率可達80%,第二季度的營收將保持穩定或有小幅度增長。
中芯國際(SMIC)第一季營收14.6億美元,環比減少9.8%,8英寸晶圓營收下降近30%,而12英寸晶圓的收入由于產品組合多樣化以及中國內需的支持而微增1-2%。中芯國際預計將受益于驅動IC和Nor Flash等特定產品訂單的恢復,并將繼續受益于中國需求。預計出貨量和產能利用率都將提高,從而導致收入增長。
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晶圓代工行業一直呈下降趨勢。受工藝技術限制和產品高度重疊的限制,二三線代工廠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議價能力不足。因此,在市場下滑的情況下,他們的經營業績更加不穩定。第一季六至十名最大變動為高塔半導體,上升至第七名,基于歐洲市場需求支撐,營收環比下跌11.7%,約3.6億美元,跌幅較多數二三線代工廠來得輕微。
力積電受益于電視相關LDDI庫存的補充,其HV流程的收入增長了26%。盡管如此,其他平臺產品,如PMIC和Power discrete,仍在繼續進行庫存調整,客戶下單意愿仍保持謹慎。該公司第一季度的收入達到約3.32億美元,季度下降18.7%。
同樣,隨著庫存水平接近健康水平, 世界先進(VIS)見證了來自大型和小型DDI客戶的晶圓訂單的復蘇。然而,PMIC晶圓訂單仍然疲軟。VIS第一季度收入約2.69億美元,季度下降11.8%。包括華虹集團在內的其他公司公布第一季度收入約8.45億美元,比上一季度下降4.2%。東部高科(DB Hitek)的收入為2.34億美元,季度環比下降20%。
TrendForce預計,盡管降幅低于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前十大晶圓廠的收入將繼續下降。供應鏈預計將逐步建立庫存,以應對下半年的旺季需求,但庫存的積累和消費的緩慢目前抑制了客戶對庫存的態度。因此,預計第二季度晶圓廠的整體生產周期將更加寬松,產能利用率增長有限。只有電視SoC、WiFi 6/6E和TDDI等產品的零星搶購訂單預計才會顯著提高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