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將斥資超過 300 億歐元(330 億美元)在馬格德堡建設兩家芯片制造廠,作為其在歐洲擴張計劃的一部分,德國總理奧拉夫·舒爾茨 (Olaf Scholz) 表示,這是“德國歷史上最大的一筆外國直接投資”。
據知情人士透露,德國和英特爾公司簽署了一項協議,德國向英特爾提供價值約 100 億歐元(109 億美元)的補貼,用于在東部城市建設兩個尖端設施。
英特爾于 2022 年底為該項目購買了土地,最初同意以 68 億歐元的政府援助建設該設施,但由于經濟逆風而推遲了開工建設。
英特爾在一份聲明中說,與英特爾在愛爾蘭和波蘭的工廠一起,新工廠將由兩個晶圓廠組成,被稱為“硅結”將創建一個端到端的半導體制造基礎設施,支持歐盟推動更具彈性的供應鏈,
并表示,在獲得歐盟委員會批準后,第一家工廠預計將在四到五年內投入生產。
該協議由Scholz的高級經濟顧問 Joerg Kukies 和英特爾執行副總裁、首席全球運營官兼制造、供應鏈和運營總經理 Keyvan Esfarjani 簽署。
這筆德國交易是英特爾在四天內的第三筆大投資。它周五公布了在另一個歐盟成員國波蘭投資 46 億美元建設芯片廠的計劃,而以色列周日表示,英特爾將斥資 250 億美元在波蘭建廠。
英特爾 CEO 帕特·基爾辛格(Pat Gelsinger)已承諾,將斥資逾 800 億美元在全球各地建設新工廠,以期在技術方面趕上競爭對手三星和臺積電,重新奪回其此前在該行業的主導地位,并使目前集中在東亞的關鍵部件制造中心多樣化。
美國和歐洲都試圖通過國家補貼和有利立法的組合來吸引大型工業企業,德國擔心失去作為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
柏林政府正在投資數十億歐元用于補貼以吸引科技公司,因為人們越來越擔心供應鏈的脆弱性和對韓國和臺灣芯片的依賴。柏林還在與臺灣臺積電和瑞典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商 Northvolt 商討在德國建立生產基地的事宜,并已說服特斯拉在那里建立其首個歐洲超級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