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美國商務部發布了實施《芯片和科學法案》國家安全保護措施的最終規則。該規則被用于防止其中520億美元的半導體制造和研究資金被中國或其他被認為“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國家利用。
該法案的兩項核心規定:第一項規定是禁止芯片基金受助人十年內在其他相關國家擴大半導體材料生產能力;第二項規定是限制受助人與相關外國實體開展某些聯合研究或技術許可活動。
據了解,2022年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將規模2800億美元的《2022年芯片和科學法案》(簡稱《芯片法案》)簽署為法律,其中大約2000億美元將用于科學研究,527億美元將向芯片行業提供補貼,大約240億美元用于芯片企業投資稅抵免優惠,剩下的約30億美元用于發展尖端技術和無線供應鏈的項目。在上述527億美元的芯片行業補貼中,大約390億美元將被用于資助芯片制造設施的新建和擴建,132億美元將被用于技術研發和勞動力培訓。
根據美商務部下屬的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官網釋出的最終規定,“護欄”規則禁止獲得美國芯片資金的實體在授予之日起的10年內,在所謂“受關注國家”實質性地擴大當地尖端和先進設施半導體制造能力,晶圓生產也包括其中;限制其在有關國家擴建和新建生產設施,禁止增設新的生產線使該設施產能擴大超過10%。
這一“護欄”規則于今年3月首次提出。而這所謂的“護欄”規則是拜登政府開始發放上述生產補貼前的最后一個監管障礙,旨在促進國內芯片制造,同時遏制中國的技術進步。
此外,這項規則還將一些半導體歸類為“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產品,對其進行更為嚴格的限制。
其中主要包括一些具有“獨特性能”的芯片,比如用于量子計算、輻射密集環境和其他專業軍事能力的當前一代和成熟芯片。據稱,這份半導體芯片清單是在與美國國防部和情報部門協商后制定的。
據ABC報道稱,美國商務部將很快宣布獲得資助對象的名單,并強調受資助者若違反相關規定將被撤回資金。